通用头部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年,是全运年,也是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攻坚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发展引领力、市场新活力、公共服务力、城市影响力为牵引,以重点项目和“五区”创建为突破,加快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打造文化高地,优化产品供给,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宣传推广,提振市场信心,提升治理效能,加快建设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奋力谱写西安文旅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建设,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思想政治课教育和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完善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各项制度,全面提升文旅系统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抓好结合转化,高举西安文化自信大旗,主动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准确把握文旅市场与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大趋势,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奋力在新起点上推动我市文化旅游行业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2.精心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项工作

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颁授“七一勋章”和表彰全国“两优一先”、文艺晚会等中央重大庆祝活动的实况转播、收听收看和宣传报道工作,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百年奋斗路 启航新征程”重大主题文旅配合活动。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举办建党100周年红色导游大赛、红色经典音乐会、广场舞大赛,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纪念征文、知识竞赛、群众歌咏、红色旅游等活动。建成“西安记忆”项目,展示西安百年红色历史。

3.全力做好第十四届全运会氛围营造

叫响“全民全运·同心同行”口号,开展“相约西安·筑梦全运”系列活动。紧抓十四届全运会举办契机,开展“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游十三朝古都,看十四运盛会”文化旅游宣传推广,精心组织马拉松文化加油站、西安市城市运动会开幕式等活动,推动文旅+赛事深度融合,使体育盛会成为文化盛会、旅游盛会。围绕十四运倒计时100天、50天和“五一”“七一”等重大节点,坚持大活动引领、全要素提升、文旅体融合,举办迎全运系列文旅体活动。

4.大力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和旅游工作,将其贯穿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融入文化和旅游工作各环节各方面。发挥好公共文化机构、旅游景区景点等平台和阵地作用,发挥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能,积极推进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完善院团内部机制,开展艺术人才“内培外引”,激发国有文艺院团活力。争取中省艺术基金扶持,大力扶持精品佳作创作生产。围绕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实施“百年历程·西安记忆”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高标准办好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

5.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承载力和服务品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推进长安书院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加快碑林区、新城区、周至县图书馆及文化馆、莲湖区图书馆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全民阅读、 “西安读书月”、戏剧惠民演出、文化进万家、戏曲进校园、文艺小分队夏日文化广场活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发放“西安文化惠民卡”,组织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建立数字展演馆,增强文化惠民资源多方供给,塑造立体文化惠民体系,打造西安文化惠民新IP。

6.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法规制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不断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举办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推进非遗项目进景区,促进“非遗”与旅游互联互动和共同发展。启动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审及命名工作,加大非遗项目的资金扶持,开展西安鼓乐、秦腔等西安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提高和扩大西安非遗创新传承力影响力。

7.加快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鼓励支持工业、农业、水利、体育、影视等领域大型企业跨行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文商体旅+在线新经济、虚拟现实场景体验、生活消费”等模式创新。深化“文旅+工业”融合,推动爱菊粮油、青岛啤酒等工业旅游点深度开发。深化“文旅+教育”融合,打造精品研学线路。推进“文旅+农业”融合,创建1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壮大文化产业园区。坚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新评定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基地20个,争创省级文化产业“十百千”园区基地12个。推动文旅产业要素聚集发展,规范园区管理,提升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聚集发展,适时启动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

8.打造精品文旅项目

加快实施沣东华侨城、恒大童世界等市级重点文旅项目,全年完成39个市级重点文旅项目投资253亿元。高标准推进文化旅游重点片区建设,突出地标性文旅项目整体推进,拓展融合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小雁塔遗址公园、兴庆宫公园综合提升、易俗社文化旅游街区、西安文化商务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招商力度,精心策划包装重大文旅项目,制定全市文旅产业招商项目册。坚持文旅营销与招商推介、地区合作“三位一体”推进,瞄准文化产业百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及大型文化装备制造企业,组织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吸引更多知名文旅企业、文旅项目落户西安。

9.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细化激活文旅消费的政策举措,丰富文化旅游业态,促进“文商旅体娱”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打造“夜长安”夜经济品牌,大力培育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夜游经济产业,重点打造3个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支持文化企业做强主题演艺类旅游产品,鼓励演艺资源整合利用,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演出形式,扶持打造演艺新产品,指导8部旅游演艺创新知识产权。鼓励景区引进社会资本,吸引文艺表演团体和表演人才,叫响做实西安演艺之都品牌。加快高品质酒店、精品民宿建设。加大引进国际度假品牌酒店力度,鼓励发展体现西安特色的主题酒店,加快打造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高品质酒店群,推动已签约20个高品质酒店落地建设,创建3个民宿聚集区、示范村,评定等级民宿100家。

10.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

按照“全域西安·全域景区”的理念,整合旅游资源,重构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巩固扩大临潼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及碑林、长安、蓝田省级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效,指导支持雁塔、鄠邑、周至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鼓励促进各区县参与创建。加快高等级景区创建,培育2家国家4A级景区。深挖文化内涵,结合“三河一山”绿道建设,提升现有A级景区吸引力,不断提升城墙、大明宫、未央宫、杜陵等遗址公园保护和展示水平。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深挖红色资源、山水自然生态资源,推出丝路之旅、山水之旅、红色之旅、休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20条以上。

11.叫响做实“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城市文旅品牌

精心组织“千年古都·常来长安”主题活动,推出系列化、活态化、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IP。举办“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线上、线下文旅宣传活动15场以上,扩大西安文旅影响力。强化文旅精准营销。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会展、活动、电商、媒体多元化宣传营销新矩阵。在高铁沿线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文旅营销推介。组建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参与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活动,加快西安城市形象的全民传播、全域营销、全球推介,让世界看到更多的西安之美。

12.深化对外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示范区,积极参与部省对口合作计划,大力推进“千名海外游客中国暨西安仿唐迎宾盛典”纳入中外文化旅游常态化项目落实西安。积极发挥世界城地组织、东亚文化之都、东盟中日韩“10+3”文化城市网络等平台作用,广泛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加快组建“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参与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积极开展“东亚文化之都”与“欧洲文化之都”“东盟文化城市”对话等活动,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围绕欢乐春节、中外建交周年庆、国际性会议、中外文化旅游年等重大节点,借助市委、市政府重大出访计划、文化旅游部重大文旅外事载体,组织开展文旅交流推广活动。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交流工作力度,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13.深化“放管服”和综合执法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中省市“放管服”的政策举措,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实现“三个一、四个最”(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实现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工作要求,更大程度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发挥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持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整合职能,完成区县文化执法机构合并和人员划转,理顺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加大禁止内容类案件查办力度,坚决抵制低俗、媚俗、恶俗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严厉打击文化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落实文旅市场安全生产责任制,指导文旅行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大行业治乱力度,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常态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行动,继续组织第三方“体检式”暗访评估,持续推动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向上向好。做好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加强与公安、消防、应急等部门协作配合,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排查,堵塞隐患漏洞,坚守文化旅游安全底线。

14.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围绕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提高财政保障水平,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和市本级财政加大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资金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管理、培养支持、考核评价、引进流动等工作。提高机关协调运转水平。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加强舆情分析研判,提高新媒体建设能力。完善督查工作制度,建设完善科学的督查落实体系。提高社会艺术考级管理和服务质量。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市文化旅游行业运行监测与指挥平台,实现公共信息资源通用共享,实施“相约西安·筑梦全运”按图索“迹”西安智慧文旅导览项目,创建一批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推动景区、文博单位等智慧导览、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大力实施智能找厕、智慧停车,不断提升文旅智慧化水平。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文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定期风险评估机制。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保密档案、信访维稳等工作。

15.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持续开展“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脱贫攻坚回村回访活动”,了解群众现状、畅谈发展变化、密切干群关系,讲好西安文旅系统脱贫故事,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各项部署,紧扣乡村振兴重点,突出文化和旅游特色,争取中省市各类文化旅游专项资金向脱贫地区倾斜,促进脱贫地区稳定脱贫。完善城乡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农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短板。推进消费专柜、专馆进旅游景区、进公共文化机构。大力推进传统工艺振兴,积极探索开展“非遗扶贫”工作路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加强扶贫脱贫题材艺术创作生产和巡演。

16.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强化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加强阵地管理,以文化和旅游的繁荣发展壮大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梳理文化、旅游和广电等重点阵地的意识形态风险点,加强对展览展演、论坛讲座、演艺演出、导游讲解等各类活动内容的审核把关。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17.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用好“三到三看三破”选用干部办法和“四个一线”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使用在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经受考验、表现突出的干部,进一步强化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加大年轻优秀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为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激发生机活力。

18.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强无畏的政治勇气、坚忍不拔的政治定力,坚持严字当头、重点发力、问题导向、以上率下,定期研究阶段性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加强制度建设,督促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个体系”,积极推进“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各项工作,打造一批新亮点、新典型、新品牌,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严格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报告制度,合理设置党建责任清单,推进不同层级的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主体明确化、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链接无缝化,推动党的建设与文化旅游主责主业深度融合。严格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开展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