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匠心赋能城市 非遗宣传展示西安市主会场活动启动

“这个牛郎星吃得香,织女星好心伤,都说是咱俩的爱情天长地又久,你吃泡馍都不说给我剩一口……”6月7日下午,在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茯茶镇,一段幽默逗趣的陕西快板《逛夜市》在将包括“羊肉泡馍”在内的西安美食香喷喷道来的同时,也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里竞相绽放的非遗精彩呈现而出,牢牢地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

当天,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咸新区管委会主办,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西安市主会场活动在此启幕,以展演、展示的方式动情诠释“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的双向奔赴。

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现场,由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起设立的“陕西关中五地非遗保护中心联盟”揭牌。该联盟作为组织关中五地非遗联合活动的重要平台,旨在推动建立“共建、共享、共融”的关中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新格局。

本次活动重点展示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成果,同时邀请到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市,联合组织各地市具有区域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展示交流、展演互鉴、展销推介,持续推动构建陕西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我们将始终坚守初心,秉承匠心精神,矢志不渝地守护历史文脉,致力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现场,莲湖精巧面塑传承人张倍源、夏家刺绣传承人夏璐璐、唐三彩烧制技艺传承人李朝阳、关中秦腔戏剧脸谱传承人陈耀武以及西安鼓乐东仓鼓乐社传承人齐兴峰等五位青年非遗传承人这样郑重倡议。

此举充分展现了西安市青年非遗传承人在“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方面的时代风采,更是对青春担当和使命的生动诠释。

舞台上,从千年鼓乐到眉户曲子的艺术魅力,从黄土地上传唱的秦腔到丝路黑金茯茶的醇厚韵味,不仅向观众带来了委婉动人的曲调,还用舞蹈的形式演绎了茶艺的精致与深意,带来了别开生面的非遗视听盛宴。

在非遗购物集市区,汇聚了来自西安及宝鸡、咸阳、铜川、渭南五地市共计30余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旨在让广大游客能够近距离接触并深入了解这些传统非遗项目,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左边这件是用0.25毫米细线做斜卷结编制的彼岸花;右边这件灵感来源于甘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蓝莲花琉璃盏,我们用绳结工艺进行复原……”年仅28岁的逢灯结绳技艺商洛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家欢与朋友王骁远搭档,把颇具潮流感的项链、耳饰、手绳、挂件、摆件等30余件作品介绍给市民和游客。

“能和众多非遗传承人老师一起共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深感荣幸的同时也为非遗受到愈来愈多人的关注而感到由衷的高兴。”李家欢说。

在“丝路黑金 万里茶道”茯茶文化沉浸式体验区,一杯甘醇可口的茶汤,携带着惬意悠闲的福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作为全国首个茯茶文化体验地,在这里不仅可以观景品茗,还能体验古老茯砖茶的制作。

据了解,西安市共命名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29项、列入省级名录123项、列入国家级名录13项(其中西安鼓乐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命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5名、列入省级名录80名、列入国家级名录9名。

此次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通过展演展示、非遗购物、互动体验及青年传承人宣言和关中五地非遗保护中心联盟揭牌等活动,展现了西安市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成果。接下来,将继续努力将西安打造成古老与现代交融、传统与活力并存的非遗热土,让非遗匠心赋能城市品牌,持续增强西安市人文内涵与国际影响力。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