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西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迎全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攻坚之年,是十项重点工作的突破之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全面贯彻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扎实加强文化建设,以高质量快速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提供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这一中心环节,优化产品供给,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宣传推广,提振市场信心,不断提升治理效能,牢牢守住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努力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1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500亿元。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主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文化旅游广电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挥党组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完善党组机关联学联动机制,引导各级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增强文化自信、文旅融合、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等专题,适时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质量推进市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实施方案》部署安排,构建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文化旅游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形势,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疫情防控工作与文化和旅游发展“两手抓两促进”,深入贯彻全市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大会各项部署安排,危中寻机,抓好22条措施和15条政策的组织实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艺院团、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文化娱乐业等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力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文化旅游市场,推动我市文化和旅游业疫情过后率先回暖、快速发展。

3.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强化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加强阵地管理,以文化和旅游的繁荣发展壮大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梳理文化、旅游和广电等重点阵地的意识形态风险点,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意识形态管控。

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落实主题教育整治整改任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主题教育制度化。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上率下,以机关带系统,进一步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持续抓好巡察整改等专项整改任务。开展支部书记党务知识培训和党员轮训,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严格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开展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二、推动文旅融合快速发展

5.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小雁塔世界遗产环境提升、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易俗文化旅游片区、西安文化商务区、杜陵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抓好浐灞生态区中华千古情、沣东华侨城、恒大文旅城、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等在建项目建设,打造城市建设新地标,增添文化旅游新亮点。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西安,积蓄产业发展后劲。

6.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品供给,依托朱雀—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翠华山等优质生态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出徒步登山、赏花采摘、骑行郊游等健康旅游产品,举办踏青、健步走等主题活动,切实满足健康旅游、绿色消费的市场需求。强化业态创新,探索“智能+成本降低”“互联网+商业创新”“数字+线上体验”等经营模式,巩固提升“不倒翁”等网红IP制造模式,大力发展线上文创、手游直播等数字文旅新业态,挖掘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文旅企业重塑商业模式。加速“文旅+科技”“文旅+工业”“文旅+体育”“文旅+教育”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传媒影视、动漫游戏、电子竞技产业,促进多业态跨界发展,不断扩大文旅产业业态和规模。

7.激发文旅市场活力。打造“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策划推出“共长安·万家灯火送吉祥”“乐长安·夜色阑珊送佳音”“享长安·丝路欢歌迎客来”系列主题活动,彰显西安旅游形象,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实现“全年有活动、月月有经典、天天都精彩”。推出绿水青山游、美丽乡村游、经典美食游、文化欢乐游系列活动,推动旅游全域化、品牌化、系列化。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精神,积极与商贸服务业对接协同,促进“文、商、旅、体、娱”融合发展。

三、促进资源开发利用提质增效

8.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强化道路、客运、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提升旅游集散中心中转能力和规模,启动重点景区集散中心、市民游客服务中心、城市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推动区县、开发区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功能。鼓励发展高品质主题特色酒店,加快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高品质酒店群建设。统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旅游厕所布局,优化旅游厕所选址,年内新建、改建旅游厕所87座,及时将新建厕所纳入百度地图标识,为游客提供智能如厕服务。

9.提升景区内涵品质。引导景区在管理运行质量上狠下功夫,推动景区产品创优和服务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完善景区景点网上预约、数字门票、扫码入园等智能化服务。启动一部手机游西安项目和行业运行监测指挥平台建设。支持大明宫创建国家5A景区,昆明池、华夏文旅创建国家4A景区,统筹全市精品旅游资源,打造丝路之旅、山水之旅、红色之旅、休闲之旅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推进长安区、蓝田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10.强化城市形象宣传营销。发布“千年古都·常来长安”主题广告,推出城市宣传片、文旅游记、主题歌曲,讲好西安故事,传播西安声音,展示西安形象。分层次抢抓国内客源市场,紧盯周末短途游,快速激活本地市场,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旅游联盟,开展实地路演,举办旅游集市,吸引周边城市客源,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为目标市场,投放西安文旅广告,进一步恢复和引爆国内客源流量。

四、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11.加强文艺创作生产和引导。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等重大战略部署和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精心谋划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新品新作。积极参与庆祝建党100周年美术创作工程。鼓励文艺院团聚焦美丽乡村、反腐倡廉、扫黑除恶、抗击疫情等主题,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创作活动。全力推动话剧《路遥》、秦腔《党的女儿》《陕北往事》等大型剧目创作生产。

12.扶持打磨文艺精品力作。鼓励演艺团体运用市场思维、科技手段,创新演出形式,推动《长恨歌》《梦长安》《驼铃传奇》等作品升级改版,支持《长恨歌》等精品创立国家旅游演艺标准,新增1台精品旅游演艺,促进文旅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西安市秦腔艺术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力度,不断提高秦腔艺术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年内重点扶持2-3部秦腔剧目进行打磨提升。

13.组织重大演出活动。积极推荐《我们是秦俑》《长安第二碗》《陕北往事》等优秀精品剧目参加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推荐院团优秀剧目参加2020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展演、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等重大演出活动。办好西安国际音乐节、西安戏剧节、西安国际舞蹈节、西安交响乐团户外公演等重大演出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4.加强非遗展示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公布第六批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对市级重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做好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申报工作。结合“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西安鼓乐、秦腔、皮影、剪纸等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增强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吸引力。

五、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5.补齐文化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动新城、碑林、莲湖、未央四个区图书馆建设步伐。持续扩大农村文化设施覆盖面、受益面,年内建成100个农村文化礼堂。继续推进“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阅读圈”建设,年内建成一批社区书屋。指导重点区县推进音乐街区建设。探索“嵌入式”公共服务手段和方式,推动全民读书和全民艺术普及。

16.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效能。认真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整改、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进区县10个图书馆、文化馆达到等级馆标准,做好第五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常态组织网络信息、设备设施、安全播出抽查检查。加强广播电视内容建设,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扶持少儿精品节目栏目,支持公益广告等公益节目发展。严格执行节目播前审查和重播重审规定,加强引进剧目播放管理。开展虚假宣传、非法广告专项整治,净化广播电视播出环境。

17.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坚持为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工作导向,统筹用好全市公共服务基本条件和基本队伍,精心组织“群众广场舞大赛”“群众大舞台·有艺你就来”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举办“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入城式及专场音乐会”。继续组织开展“文化演出惠民生、公益电影进农村”活动,发放文化惠民卡,探索文化惠民新方式,确保文化下乡全市行政村全覆盖。

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和市场综合执法能力

18.加强市场主体服务指导。深入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组织星级饭店评定复核工作,推动星级饭店服务管理提档升级。落实旅行社扶持奖补政策,奖励达标经营主体,培育更多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开展行业培训,加强诚信教育、文明教育和安全教育。评选表彰80家最佳人气旅行社、200名金牌导游。支持培育文化市场新主体、新业态,积极在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现实问题上给予帮助,促进新兴文旅产业发展壮大。

19.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厘清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职权界面,制定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议方案,构建包含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旅游等领域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实现“同城一支队伍”。

20.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中省市“放管服”的政策举措,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措施在文化和旅游领域落实落地。不断优化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实现“三个一、四个最”(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实现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工作要求,更大程度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21.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行业治乱力度,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常态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行动,继续组织“体验式”暗访督查,持续推动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向上向好。加强与公安、消防、应急等部门协作配合,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排查,堵塞隐患漏洞,坚守文化旅游安全底线。

七、促进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

22.搭建交流合作“大舞台”。发挥“长安丝路起点”历史和区位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城市在文化艺术方面交流合作,用好“东亚文化之都”平台,开展与“欧洲文化之都”“东盟文化城市”交流对话活动,办好中国与相关国家“文化和旅游年”系列活动,强化西安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窗口作用。

23.拓展交流合作“大市场”。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和“第五航权”政策,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国际直航目标航点城市、国内外知名旅游营销公司合作,实施客源互送、资源共享。支持本土旅行社加快走出去,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和海外文化推广中心,探索在境外设立西安文化旅游展示中心,赴相关国家开展西安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提高西安文化旅游国际影响力、吸引力。

24.开展交流合作“大活动”。配合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一带一路”国际时尚周等丝路主题文化活动,举办好2020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唐诗之城”等活动,拓展国际文化交流载体。组织赴相关国家开展“一带一路”黄金走廊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西安国际交流合作“朋友圈”。

八、加强体制机制和保障能力建设

25.扎实推进体制改革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中央和省市委部署涉及文化旅游重点改革任务贯彻落实。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文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定期风险评估机制。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标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决策,精心设计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认真谋划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26.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加强扶贫脱贫题材艺术创作生产和巡演,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扶智作用。完善贫困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效能。大力推进传统工艺振兴,积极探索开展“非遗扶贫”工作路径。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27.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围绕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提高财政保障水平,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财政加大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支持力度。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管理使用、培养支持、考核评价、引进流动等工作。提高机关协调运转水平,完善督查工作制度,建设完善科学的督查落实体系。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加强舆情分析研判,提高新媒体建设能力。提升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和服务质量。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保密档案、安全应急、信访稳定等工作。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