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

人文之都旅游线路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充分发挥西安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非遗文化资源、自然山水资源作用,对不同层级的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串联,设计、推出具有显著特色的人文之都旅游线路。

一、人文历史之旅: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钟鼓楼——西安城墙——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新城区太华南路,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大明宫遗址平面大致呈南北走向长方形,占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其宫殿建筑群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大唐的文明水平及其礼制文化特征。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包括:丹凤门等宫门及其他门址17处,宫墙等墙体15处,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等建筑遗址59处,太液池、龙首支渠等水系、桥梁遗址32处,御道等道路(含廊道)遗址38处,共161处。根据遗址情况推测,大明宫有1100多间房屋,被誉为“千宫之宫”。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西安市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比钟楼的建造时间稍早。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西安城墙经历了隋唐始建、宋元延续、明清定型等发展过程,现有唐代遗存的含光门遗址和元代遗存的圆形角台。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有城门18座。

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景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二、人文自然之旅: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秦岭野生动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秦岭中段,地处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的主体部位,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公园由翠华山山崩地貌园区、骊山裂谷地垒构造园区、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园区、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园区等五个各具特色主题又互相联系的园区。其中翠华山景区是秦岭地质研究、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秦岭野生动物园地处秦岭北麓浅山地带,是西北地区首家野生动物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展出以秦岭四大“名旦”---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为特色,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共200多种、6000余头只野生动物,是集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园林项目。园区分步行区、车行区两个展区。步行区设置有熊猫馆、大象犀牛馆、金丝猴馆、灵长类馆、河马馆、羊驼袋鼠馆、中型猛兽馆等20个动物展馆;车行区分亚洲、非洲、猛兽三个区域,亚洲区展养着羚牛、马鹿、骆驼、白唇鹿等野生动物种群;非洲区展养着长颈鹿、角马、斑马、大羚羊、鸵鸟等野生动物种群;猛兽区展养着孟加拉白虎、东北虎、非洲狮、黑熊、棕熊、狼等猛兽类野生动物。

秦岭国家植物园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的综合性大型植物园,是国内目前面积最大、地理位置最独特、生态价值最高,原始山林保护最好的植物园,也是全国唯一冠以“国家”二字的植物园。园区内地貌单元多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有植物1641种,动物154种,昆虫2000余种。园区大峡谷、瀑布、古栈道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保存完好,核心保护区域分布大片原始森林,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景观交相辉映。

三、人文非遗之旅:

关中民俗博物院——长安非遗乡集——蔡侯纸博物馆——西安鼓乐集贤乐社

关中民俗博物院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有40处迁建明清古民居。主要展示区有民俗文化展览区:为大型展览馆和展示长廊,主要陈列周秦汉唐以来的历史石雕艺术品、民间工艺品、民俗遗物、名人字画以展示关中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古镇游览区:主要选择现存于关中各地具有代表性的40院明清古民居,以及县衙、店铺、戏楼、画舫等古建筑,进行原样迁建,形成古民居一条街。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主要集中演示老腔、皮影、线戏、剪纸等地方戏曲和特色艺术,展示油坊、造纸、陶器制作等民间工艺,并供人们参观互动。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是为保护、研究、开发民俗文化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搭建平台。

长安非遗乡集坐落于秦岭北麓长安区小峪口村,泥叫叫、秦腔脸谱、古琴艺术、关中葫芦工坊等多个非遗项目以美丽乡村为依托,发挥秦岭北麓生态优势,在这里开展活态传承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探索新途径。

蔡侯纸博物馆起良村造纸技艺起源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后人把这种纸称作“蔡侯纸”。陕西周至县起良村是闻名遐迩的古法造纸故里,在上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起良村独特的造纸文化,留下很多造纸文化遗存,被誉为研究蔡伦造纸术的“活化石”。蔡侯纸博物馆完整保留了蔡伦造纸工艺,可现场观看、体验传统手工造纸技艺。

周至集贤鼓乐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安鼓乐的重要分支,自古流传在陕西周至县集贤一带,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中国古代的交响乐”。它脱胎于距今1400多年的唐代宫廷燕乐,主要由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演奏。如今已经传承46代以上,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版权